孔雀石很美
孔雀石
孔雀石有雜質
孔雀石很乾淨顏色也很深
大日如來 金箋紙 背景菩提樹葉,
材料就是天然孔雀石綠,也就是孔雀石粉。
孔雀石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的顏色和孔雀羽毛很像。
想要檢驗孔雀石的真假很簡單,只要在一塊白色瓷板上劃一劃,如果落下的粉末是淡綠色的話就是孔雀石。
另一個方法是滴上幾滴鹽酸看看,如果發出嘶嘶聲並冒出泡泡,那麼一樣是如假包換的孔雀石。
目前自然界所發現的含銅礦物大約有一、二百種,但真正具有工業價值的卻還不到十種,然而孔雀石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含銅礦物。
由於孔雀石的礦床常常就在地表附近,很容易探查,再加上孔雀石往往與一些銅礦相伴而生,所以常被利用為尋找銅礦的指標。中國古代有許多銅礦產地就是經由孔雀石找到的。
產地﹕廣東陽春
1.右邊是原石,孔雀石
2.天然岩,左邊是將孔雀石磨制成粉狀,可分5至14號也就是,粗細。
3.10號以上很細,顏色會變淡。
這一罐比上面那一罐細,所以越細越淡
1.孔雀石的原石礦,這一塊顏色不錯。
資料整理:羅博文 | |||||||||
孔雀石的英文名稱為Malachite,來自希臘語Mallache,指一種叫錦葵(Mallows)的植物,意思是“綠色”,以象徵孔雀石的顏色。孔雀石由於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綠色的斑點而獲得如此美麗的名字。
孔雀石的化學成分為Cu2CO3(OH)2,是一種含銅的碳酸鹽礦物,屬單斜晶系。晶體形態常呈柱狀或針狀,十分稀少,通常成群或叢生呈隱晶鐘乳石狀、塊狀、皮殼狀、結核狀、葡萄狀、腎狀和纖維狀集合體。具同心環帶狀、纖維放射狀結構。有翠綠、草綠、暗綠色等,條痕為淡綠色。常有紋帶,其光澤為金剛、玻璃、絲絹或黯淡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1.66~1.91,雙折射率0.025。摩氏硬度3.5~4.5,比重3.54~4.1g/cm3。性脆,貝殼狀至參差狀斷口。加熱時會逸失水分變成黑色,遇鹽酸起反應,並且容易溶解,產生氣泡,溶於鹽酸時會使溶液變成綠色。
孔雀石形成於銅礦床的蝕變和氧化區域。通常為銅的溶液和石灰岩作用後,銅礦物受碳酸水作用變化,沉澱在岩石之孔隙,或岩脈中而形成。另外亦可為含銅硫化物氧化的次生產物。所以常出現於銅礦床之上,共生礦物以藍銅礦、赤銅礦、自然銅、輝銅礦、黃銅礦及斑銅礦為主,因此可用作尋找原生銅礦的標誌。世界著名產地有尚比亞、澳大利亞、納米比亞(Namibia)、俄羅斯、薩伊、美國等地區。中國的產地有海南島石碌、廣東陽春、湖北大冶和江西西北。在台灣花東,孔雀石以次生的礦物產於金銀銅礦床中:例如奇美等地;以次生的礦物產於含銅硫化鐵礦礦床中:例如東澳等。 | |||||||||
孔雀石可用於煉銅,質純色美者可做為裝飾品及工藝品原料,粉末可做綠色顏料(石綠)。數百年前人們認為它是一種富保護性的礦石,可以保護主人免受病魔、邪惡及閃電帶來的侵擾。在中國古代稱孔雀石為“綠青”、“石綠”或“青琅俞”。孔雀石是一種古老的玉料,以特殊的孔雀綠色及典型的條帶為其鑑定特徵,不易與其它寶石相混淆,但是與綠松石、矽孔雀石相似。它們之間的區別是:綠松石硬度大,為5~6,密度小,為2.6~2.9g/cm3,折射率小,為1.62;矽孔雀石硬度小,為2~4,密度小,為2~2.4g/cm3,折射率為1.57。 | |||||||||
【孔雀石的歷史】
取自網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