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   膠彩佛畫

 

畫佛畫不可不讀的 ,元明清水陸畫淺說(三) 

 

(中國佛教文化資訊中心提供  /黃河)

 

元明清水陸畫淺說(三)

 

  現存卷軸水陸畫的基本情況

 

由於水陸法會所供奉的神鬼眾多,遠遠超過了寺院中平時固定供奉的佛、菩薩、羅漢。因此在祭奉時,便有必要把所祭奉的所有物件畫出來,接受禮敬。水陸法會當中所用的繪畫,統稱為《水陸法繪圖》,簡稱《水陸畫》。《水陸法會圖》是舉行水陸法會時必須懸掛的,其圖像體系約始于唐,盛於元、明。水陸畫張數的多少,歷代都無統一定制,少的如蘇東坡水陸像只有16幅,最多的達200多幅。《釋門正統》雲:“江淮京浙所用像設一百二十位者”;後來山西寶寧寺的明代卷軸水陸畫,現今保存下來的就有136幅;到清代康熙二十六年裕親王處制的是120幅。從這些看,水陸畫大體上是120幅。水陸畫平時收藏起來,到做法會時才一一掛出,接受供奉。宋代以後,水陸畫的“卷軸”形式非常盛行,由於隨處可掛,亦稱為“行軸”。卷軸畫較壁畫為小,觀者處在畫前一個較近的位置,便可以觀賞,形成了具獨立性的藝術品。

 

現存的卷軸水陸畫,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它們分別收藏在北京、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福建七個省市的不同地區,其中有一部分是道教的水陸畫。此外在胡建甯居士、王英先生處各有百餘幅收藏,但都不是整堂的。以下就對這些水陸畫做一一介紹;

 

()北京存明、清兩代卷軸水陸畫共有1000餘幅,包括皇家內府與民間兩種不同的繪畫風格。

 

1.首都博物館藏有卷軸水陸畫900餘幅,分屬於十餘堂水陸畫。在年代上,除少數是明代早期作品外,其餘大多數是明代後期至清代前期的作品。繪畫材質既有絹本又有紙本,卷軸裝的都是絹本,紙板裝的都是紙本。裝裱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卷軸裝,原裱的多用黃綾和藍綾鑲裱,用藍綾做包首,地杆長出畫幅而不裝軸頭;另有一部分是重新裝裱過的,與常見式樣無異。還有一種是紙板裱,這種畫心都是紙本,畫幅較小,將畫心裱在用紙糊成的托板上,四周用黃綾或藍綾裝邊,這種小尺幅的水陸畫還見於北京法源寺和山西,現今臺灣有些寺院也用的是這種。這批繪畫中時間較早的是:題洪福院款的《毗盧遮那佛》1幅,絹本,縱199釐米,橫109釐米,同樣的在胡建甯居士處也藏有1幅,款題安西;無款的《十六羅漢》,4幅,絹本,縱124釐米,橫65釐米,左右各兩軸;題成化元年的《大威德降三世明王》存1幅,絹本,縱122釐米,橫503釐米。繪畫時間晚的有:題明萬曆十二年(1584)的《釋迦牟尼佛》存1幅,絹本,縱172釐米,橫1063釐米,同樣的風格在胡建甯居士處亦藏有1幅;題“漢經廠掌壇弟子王忠虔誠繪供”的有數幅,絹本,縱152釐米,橫797釐米,王忠是萬歷時內官;題“大明萬曆己酉年(萬曆三十七年,1609)慈聖皇太后繪造”的存50餘幅,絹本,縱1556釐米,橫942釐米,這堂水陸畫雖是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繪造,但繪畫所用底本確是這一時期民間通用的水陸畫底本,現今在山西、陝西、甘肅等都存有這一粉本體系的水陸畫;題“崇禎十六年(1643)十月初十日薊州城南賈家莊觀音庵弟子性鳩會募造水陸七十軸永遠供奉”的存《釋迦牟尼佛》1幅,絹本,縱1891釐米,橫95釐米.從題記中得知這堂水陸畫是七十幅的;鈐印為“廣東都使司長印都司杜邦同緣淑人王氏、男廷觀、廷覲、媳李氏,江氏發心繪奉”的存兩幅,紙本;提“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月吉旦”的存《十坊主佛十地菩薩》和《欲界六天眾)兩幅,絹本,縱146釐米,橫815釐米,同一粉本的在胡建甯居士處也藏有兩幅。

 

另外,余曾見到一批題“康熙三十九年(1700)”同一粉本的水陸畫照片四十餘幅,從人物的開臉和造型看,這堂水陸畫所用底本當是唐、宋時的古本,除佛是雙焰芒背光坐蓮台單張畫外,其餘都是組合式構圖,每幅分上下三層,下層人物大,往上人物比例減小,且人物不畫腳以祥雲分隔,這樣就不會產生上層人物站在下層人物頭上的不敬重感和壓迫感,是一種最為合理的構圖方式,每幅畫面安排五到六組人物。其餘的藏品就都沒有準確的紀年了。

 

2.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批卷軸水陸畫,只有金衛東和餘輝兩位先生看過。金衛東先生是在做民俗畫研究時,對這批水陸畫進行過粗略翻看。餘輝先生是在整庫時簡單看過。由於兩位先生都沒有對水陸畫作專題研究,故此這批水陸畫的繪畫時代、保存的數量和每堂的內容及是否完整,就都不得而知,但應是內府所繪,有待進一步考證。此外,余曾在拍賣會上購得五十一張廊房頭條同生照相館,於三十年代拍攝的水陸畫老照片。其中梁武帝與志公和尚一張有裕親王書的水陸緣起:“余屬名師,寫水陸百二十軸,七年乃成……康熙二十六年孟夏朔日,裕親王處制,內務府序班劉九德、御前侍值畫院楊之茂熏沐恭造”。這是一堂有準確紀年、數量、繪畫人的出自內府畫師之手的水陸畫。由這批照片看,此堂水陸畫十地菩薩分左右兩軸對畫。八大菩薩亦分左右兩軸對畫,在首博也藏有同一粉本的八大菩薩左右兩軸,羅漢是左右各兩軸,明王是以10幅繪出,諸天是以左右各5幅繪出,全堂繪畫構圖疏朗、主次分明、佈局合理,繪畫線條精緻、色彩華麗,誠若裕親王在水陸緣起中所描述的:“或金碧莊嚴,或風雨變幻,天上天下具見目前”,實是水陸畫中難得的佳品。

 

    3.北京法源寺藏有紙板式水陸畫數十幅,這種小尺幅的水陸畫,一般是用於在齋主家中做水陸法事活動時所用,因齋主家中地方所限,不易懸掛大幅水陸畫所致。

 

4.北京廣化寺藏有明代卷軸水陸畫20餘幅,已無整堂。

 

5.此外要提的是,據中央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金維諾先生講:“周叔迦先生當年曾請其對北京寺院所藏繪畫芝行過鑒定.其中有水陸畫幾百幅,且繪畫水平極高,但今天都已不知去向。

 

(二)山西存明、清兩代卷軸水陸畫共有1500餘幅,分佈在大同,右玉、陽高、偏關、朔州、定襄、太原、太谷、祁縣、平遙、交城、長治、霍州、洪洞、高平、侯馬、稷山、聞喜、運城、隰縣共20個市縣,晉中、晉北以佛教水陸畫居多,晉南地區則以道教水陸畫為主。繪畫風格上也包含了內府與民間兩種。具體分述如下:

 

1.大同市博物館藏有卷軸水陸畫200餘幅,這其中有道教的一堂,佛教的六堂,繪畫時間是明、清兩代,除具有內府和民間兩種風格的水陸畫外,還有一種木板刷印的水陸畫,這種形式的水陸畫在山西其他地區和甘肅也有發現,但保存下來的數量極少,其原因是這種木板印的水陸畫,一般在水陸法會結束送聖時隨紙人、紙馬等一起燒掉。道教的一堂水陸畫存20幅,有《高溫孟元帥糾察王副將法水雷君都督類君》1幅、《甯任苟畢馬陶周王大元帥》1幅、《玉清宮總真都司君》1幅、《十方諸火真人》1幅、《妙靈真君》等4幅、《地府都司判官》1幅。十殿閻王10(每幅各繪一殿閻王所掌管的內容)。佛教水陸畫是左、右軸對畫,  《釋迦牟尼佛》存4幅、《七佛藥師》存2(甘肅亦村有同一粉本的七佛藥師)、《阿彌陀佛》存6(其中兩幅繪有接引終生場景)、左右軸的<—方佛》存2幅、《地藏菩薩》存2幅、左右軸的《十地菩薩》存2幅、《維摩詰菩薩》存1(甘肅葉存有同一粉本德維摩詰菩薩1)、羅漢分左右兩軸的存7幅、羅漢分左右四軸的存7幅、《十二緣覺》存2幅、諸天分左右兩軸的存7幅、諸天分左右四軸的存7幅、《明王》單幅畫的存16幅、《明王》左右軸對畫的存5幅、另有一幅《孔雀明王》這在首都博物館也有1幅,《梁武帝與志公和尚》存3(其中一幅為康熙十四年所繪)、《城隍》存4(其中一幅和平遙的是同一粉本)、《土地》存3(其中一幅和平遙的是同一粉本)、《監齋鬼王》存2幅、《面燃鬼王》存4幅、《守幡使者》存3幅、《關公》存2幅、《四值功曹》存2幅、《六道羽生》存1(首都博物館也藏有1)、《十殿閻王》存10幅全、其他虎咬車輦樹折溺水死等諸類畫幅不一一悉數。

 

2.右玉藏有道教卷軸水陸畫一堂今存28幅,當中有:消災降福天尊、五福十神真君、火口神上帝、四海龍王口神、中極上元真君、九天聖母元君、冥府十王真君、三塗五道將軍、天仙南斗星君、雷府奮迅天君、北口風都大帝、江神河伯等眾、河四瀆龍王、面燃鬼王、雷霆諸司帥將、雷霆諸司官將、正脈七真仙師、九天受生司馬、五方五帝真君、記錄罪福判官、家宅夕;神等眾、苗稼五穀花菜蝗蜅之神、地府扣八扣曹等。

 

3.陽高縣文物管理所有清代卷軸水陸畫2幅,縱147釐米,橫78釐米。

 

4.偏關縣博物館存有民國三十年水陸Imj2幅,縱256釐米,橫110釐米。

 

5.朔州崇福寺藏有明代水陸畫8幅,內有《佛》1幅,縱128釐米,63匣米;其餘7幅是同一堂,縱385釐米,橫195釐米,內容包括《面燃鬼王》、《羅侯計都》、《鬥牛女虛》、《黑虎玄壇》等。另外在市博物館藏有道教水陸畫30幅,內容與右玉所藏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九天生神上帝》、《東方八天青靈上帝》、《西方素闕八天》、《三台華蓋星君》。

 

6.定襄縣文物管理所除藏有民國三十年水陸畫1幅(縱256釐米,橫110釐米,與偏關所藏兩幅是同—堂的)外,還藏有同一堂的清代卷軸水陸畫74幅,縱132釐米,橫80釐米。這堂水陸畫有:《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3幅、《十方十佛》2幅、《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4幅、《十二圓覺》2幅、《十八羅漢》2幅、《迦葉尊者》1幅、《啟教阿難陀尊者》1幅、《五路群真》1幅、《八路諸仙》1幅、《明王釋迦牟尼佛》、《明王阿彌陀佛》、《明王文殊菩薩》、《明王普賢菩薩》、《明王觀音菩薩》、《明王大勢至菩薩》、《明王地藏菩薩》、《明王華光藏菩薩》、《明王除蓋障菩薩》、《明王大威德菩薩》10幅、《天龍八部》1幅、《韋馱尊天菩薩》1幅、《諸天聖眾》2幅、《四大天王》2幅、《八大金剛》1幅、《四大金剛》1幅、《緣起》1幅、《功德芒》1幅、《初禪二禪》1幅、《三禪四禪》1幅、《北斗七星》1幅、《南斗六郎》1幅、《十一曜》1幅、《二十八宿.》2幅、《十二宮辰》1幅、《三曹六案》1幅、《四聖真君》1幅、《三官大帝》1幅、  《五嶽大帝》1幅、《四瀆龍神》1幅、《龍王風伯雨師雷公電母》1幅、《五瘟使者》1幅、《五穀場神田公土母》1幅、《諸郡城隍》1幅、《三界值符使者》1幅、《四帝》2幅、《十類孤魂等眾》2幅、《四值功曹》1幅、《面燃鬼王》1幅、《羅刹等眾》1幅、《十殿閻王》2幅、  《六案三曹》1幅、《十八獄神》1幅、《十八獄王》1幅、《晝夜水火燈曠野炬畔》1幅、《武顯祠》1幅、《左監壇楊元帥》1幅、《青龍朱雀黃幡》1幅。另有一幅沒有題名。這是一堂比較完整的水陸畫,但是仍然有缺失,後文將與水陸儀規對照做具體論述。

 

7.太原山西省博物館藏有136幅明代卷軸水陸畫.是單堂水陸畫數量最多的,也是保存較完整的一堂,原屬右玉寶寧寺。這批水陸畫絹本,9幅佛像每幅約縱150釐米.橫804米;其餘的每幅約縱120釐米,橫60釐米,用淺黃色或淺紅色花綾裝裱,用色沉穩而不火氣,不同於—般水陸畫在用色上的講求裝飾性,多以大紅、大綠進行渲染.給人以濃烈的誇張藝術效果;而是以多色彩,採用分染的技法使色調莊重中現華麗氣派,非平常畫工所能及,更趨於文人畫用色時追求的透明感。從技法上可以看出整堂水陸畫出於四、五人之手,其水平亦有高下之分,當中有兩人可稱為奇才高手,而另有兩人就顯平庸得多了。這136幅水陸畫的內容裏屬於佛教的有61幅,各種神道的有47幅,反映社會生活的有16幅,另外還有記載修復情況的3幅。這堂水陸畫存佛9幅、菩薩10幅不分左右軸,從十大明王起以左、右記序號。左172742各重一個序號,缺左11284145共四個序號,實缺左45序號一幅;右1117各重一個序號,缺右4850共兩個序號。就整堂水陸畫與儀規對照仍有所缺失,後文有詳細論述。歷史上曾對畫有過兩次重裱,並對這堂水陸畫的繪製年代皆有題記。康熙乙酉(1705)住持廣居將水陸畫重裱一次,嘉慶二十年(1815)又修裱一次。康熙重裱時鄭祖僑做序雲:“恒城自駐防以來,梵宇古刹,處處煥然,而寶甯寺尤為美備。寺中相傳有勃賜鎮邊水陸一堂,妙相莊嚴,非尋常筆跡所同。但歷年已久,而香燭熏繞,金彩每多塵蔽,住持廣居立志重新,已非一日。客歲冬募懇將軍都統諸大人,以暨八旗諸公捐資攢裱,俾向之塵封者今則光彩倍增,輝煌奪目矣。欲志其善,以傳不朽”。嘉慶重修時唐凱序雲:  “郡城之寶甯寺,古刹也。有水陸一堂,中繪諸天佛祖,每於歲之浴佛節,森然陳設,焚香頂禮,四方檀那咸畢集而瞻拜焉。朔其由來,蓋敕賜以鎮邊疆,而為生民造福也。其筆跡窮形盡相,各極其妙,誠名賢之留遺,非俗師之所能也。第香煙繚繞,久而薰蒸塵垢不絕。住持僧源續與諸經理謀為澣濯,於募化銀若干數,制錦攢裱,咸與維新:爰弁數言,以記其事,亦不沒人善之意雲爾:”從上述兩段重裱題記看,寶甯寺是四方信眾焚香頂禮的大寺院,也是文武官員朝賀的所在。該寺建于明天順四年(1460),寺內的水陸畫可能是天順年間敕賜給寶寧寺的.以鎮邊關.為生民造福。其繪畫年代也當在這一時期。由於藏在寺內年久,到康熙乙酉間水陸畫已“歷年已久,而香燭熏繞,金彩每多塵蔽”,充分說明這堂水陸畫是明代作品無疑。畫中部分人物服飾依然保留元代式樣,這也說明畫是明代早期依據元代粉本所繪。距嘉慶年間的第二次重裱後的100餘年的今天又對其中部分進行了重裱。

 

8.交城玄中寺藏有清代卷軸水陸畫56幅,分屬於三堂水陸畫。其中明代《盧舍那佛》1幅,縱150釐米,橫74釐米;清代《釋迦牟尼佛》2幅、《阿彌陀佛》1幅、《十方佛》1幅、《文殊菩薩》2幅、《普賢菩薩》1幅、《觀音菩薩》1幅、《十地菩薩》2幅、《羅漢》2幅、《明王》5幅、《諸天》2幅、《四大天王》2幅、《韋馱菩薩》2幅、《二郎神》2幅、《梁武帝問誌公和尚》1幅、《三禪四天等眾》1幅、《北極紫薇大帝》1幅、《黃道將軍》2(其中1幅是木板印本)、《往古忠臣等眾》1幅、《往古文武官僚》1幅、《後土聖母等眾》3幅、  《九流百家眾》1幅、《面燃鬼王》2幅、《土地》2幅、《十八獄主等眾》1幅、《十殿閻王》6幅。

 

9.祁縣民俗博物館藏有38幅,分屬四堂不同時期的卷軸水陸畫。明代《文殊菩薩》1幅、民國1幅、木板印本2幅、清代34幅,其中有29幅屬於一堂,存《十方佛》左軸、《十八羅漢》左軸2幅、幽州1(1)、《二十四諸天》左右軸各1(各缺1)、《天龍八部》1幅、《十大明王》4(欠缺6)、《清源真君》1幅、《關公》1幅、《監齋》1幅、  《四禪天》1幅、《北斗七星》1幅、《五湖龍王》1幅、《四瀆》1幅、《天仙七真》左右軸各1幅、《地藏王往古將士》1幅、《往古忠臣》1幅、《往古比丘尼》1幅、《牛頭馬面》1幅、《五嶽城隍土地》1幅。另有《十六羅漢》右軸1幅,十大明王分為四軸的1幅。

 

10.平遙縣博物館藏有清代卷軸水陸畫40幅。其中屬於同一堂的有33幅,這批水陸畫是康熙年間典型的風格,原藏于平遙沿村堡村,每軸縱157釐米,橫78釐米,今存《毗盧遮那佛》1幅、《釋迦牟尼佛》1幅、《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各1(都現頭陀相)、《大勢至菩薩》1幅、《地藏王菩薩》1幅、《二十四諸天》4()、《十大明王》2()  《韋馱菩薩》1幅、《關公》1幅、《二郎神》1幅、《城隍》1幅、《土地》1幅、《冥府曹官》2()、《守幡使者》1幅、《三界值符》1幅。這堂水陸畫的樣式在北京、陝西、甘肅、陝西各地都能見到,這說明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通用的水陸畫本子。

 

11.太谷縣文物管理所存有佛、道教卷軸水陸畫42幅。內容有《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十六羅漢》、《四大天王》、《五大明王》、《護法伽藍》、《五方五帝》、《十二宮辰》、《五湖百船》、《三官大帝》、《功曹判官》、《牛頭馬面》、《四聖真君》、《往古將士》、《往古比丘比丘尼》、《往古一切怨魂》、《孝子順孫》(此幅與寶寧寺的是一個粉本)《面然鬼王》、《城隍土地》、《心、佛、塔》、《玉皇》、《雷神》等。

 

12.洪洞廣勝寺藏有各種卷軸水陸畫78幅,其中3幅是木板刷印,數量上是晉南地區藏佛教水陸畫最多的,只可惜也沒有完整的一堂水陸畫。這裏大部分水陸畫,與其他已介紹過的水陸畫大致相同,在此不再重複,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的十方佛和十地菩薩,是上下合在一起分左、右兩張畫的(這種形式在首博和胡建甯居士處有藏)

 

其餘侯馬、運城等地區所藏卷軸水陸畫基本多是道教的,在此就不做介紹。

 

陝西洛川縣博物館藏有清代水陸畫一堂存62幅。這堂水陸畫是康熙三十年(1691),洛川縣萬峰山興平寺住持僧性朗募繪的。全堂絹本,裝裱是近年重新以咖啡色花綾加驚燕式裝裱。佛6幅:《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七佛藥師》(與甘肅藏所不同的是此為站像,彼為坐像)、《彌勒佛》(此處為大肚彌勒)、《十方一切諸佛》、左、右軸;菩薩5幅;《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此兩幅現頭陀像)、《准提菩薩》、《十地菩薩》左、右軸;《十八羅漢》左、右各2幅,《賓頭顱尊者》1幅,《十大明王》2幅,《二十四諸天》4幅,《韋馱菩薩》1幅;《趙公元帥》1幅;《梁武帝問志公和尚》1幅;《監齋使者》1幅;《守幡使者》1幅;《紫府帝君》1幅;《五方五帝》1幅;《興教焦面大士土地真君》1幅;其餘都是每幅上下三層地構圖繪畫,如《天龍八部婆羅門仙眾十類大仙》、《天龍八部帝釋天阿修羅諸天樂義五顯祠山關公二郎》等34幅,是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堂民間風格的水陸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思名佛畫教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